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

妳的憂鬱怎麼治? 那個老師說...

中學女生,首次出現重度憂鬱症狀,由媽媽陪同複診。
剛開始是一般的問診,確認症狀緩解程度、藥物副作用…等等。

雖然還有部分症狀,但是嚴重度與頻率都降低了,副作用也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,媽媽在旁露出欣慰的表情。



突然,小女生提到上次陪她來的導師。因為她在學校屢屢出現異狀,曾經罹患過憂鬱症的導師警覺到可能是此病,而帶她來求診的。

我想起來了,很少見到有如此警覺度的老師,還會帶學生來就醫呢!

小女生:「但是,老師叫我不要吃藥!」

我沒有聽錯吧? 帶了人來看病,應該較一般人了解憂鬱症,反而叫人不要接受治療?!

小女生:「老師說,她當初沒有吃藥,靠自我努力痊癒的。所以,她勸我要自己努力,不要靠藥物。」

真是令人意外情節。這樣推敲起來,老師帶她來看,只是希望醫師幫忙確定診斷;然後,就可安心叫學生照自己的過往經驗走。

「那老師可能不完全了解憂鬱症喔~因為憂鬱症屬於『陣發型』的疾病,並非長期終身的,有時候甚麼都不做,拖久了也會自己好。」我笑著說。

小女生有點猶豫:「那真的不需要吃藥?」

「不是說一定要吃藥,或者一定不能吃藥。這是要看狀況的。通常,較輕微的,或是因為外界壓力導致的憂鬱症,可以靠壓力調適或心理治療的幫助,獲得緩解。但是,比較嚴重的憂鬱症,或是體質因素居多,屬於腦部『情緒中樞』故障型的,吃藥比較有實質的幫助。」

「像感冒的人,就是上呼吸道受到病毒攻擊,生病了,又咳嗽又流鼻水的。妳能叫他用意志力好好加油,讓喉嚨不咳嗽,鼻子不流鼻涕嗎?」我說。

這時連母親都搖頭了:「應該不可能!」

「那就對了!如果真的就是『病』,又有『藥』可治療,為何不要吃藥?跟自己過不去啊! 至少要等整個人好多了,才能努力嘛! 即使想用心理治療的方式,也得要有精神做,才會有效啊!」

這時,換媽媽忍不住提出疑問:「醫生,妳剛剛說憂鬱症久了也自己好,那何必來看醫生呢?」

「是,大部分是會自己好。但是,要拖多久? 不治療的話,通常從幾個月到一兩年。在古時候,大概會去廟裡住一陣子,清幽閒暇地拖著就算了。現在的年輕人可以休學去靜養這麼久嗎?」

「不行啦~媽!我還要準備學測咧!」換成小女生猛搖頭。

我接著說:「還要小心自殺的風險,憂鬱症還會折磨人到想不開,還沒自己好之前,有的人就先自殺死掉了。危險性很高的。」

「所以,吃藥是為了減輕症狀、縮短病程,少受點苦。妳想要拖著等它好,還是吃藥快點好?」

學生:「我想要吃藥早點好。這真的很痛苦耶!老是莫名其妙亂哭,心情很差。」

「我沒有拿藥商的好處,或是受業績逼迫得強迫妳吃藥。妳本來就有選擇的權利。對妳有幫助的東西,即使別人阻止,妳也應該要爭取。如果是對妳有傷害的,即使別人硬塞給妳,妳也要拒絕。

像妳的生活並沒有變化、壓力,突然變成這樣,生病的機率比較大。而且,吃了一兩個禮拜的藥就好了一半,表示這藥對妳是有效的。」

這時,媽媽說話了:「我也覺得她該吃藥。這次來就是希望醫生繼續開藥給她,好好治療。看她好些了,我很欣慰。老師是過來人,應該同病相憐,卻一直要她別吃藥,我好擔心!」

小女生眨眨眼說:「我都在家裡把藥吃了。在學校都跟老師說我沒有吃藥啦!」

我問道:「如果說我們有一件衣服,穿起來很棒、很暖,那就可以硬套在別人身上,不管別人合不合穿嗎?」

媽媽點點頭,贊同這個比喻。

我解釋道:「說不定她的病因跟妳不一樣,病情也有差,她的痊癒經驗不一定能用在妳身上。即使病因跟病情一樣,妳們兩人的體質也不見得一樣,適合的治療方式不見得相同。」

「管它醫生說,還是老師說;總之,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就對了。」

「對妳有效的藥,我會繼續開給妳。將來要怎樣調整劑量,我也會按照妳的疾病階段告訴妳。沒有幫助的藥,我一顆也不會多開的。畢竟,這些都是大家繳的健保費,該用則用,不該用就一丁點也不要浪費。」

送走了她們,我想起希臘神話--大盜普洛克拉斯提茲。

他常攔截路人到家裡,強迫他們躺到自己的鐵床上。如果對方身高比鐵床長,他就將「多餘」的部分鋸掉;身高如果比鐵床矮,他就用鐵鍊將對方的身體拉長…

我猜想,這個神話的寓意在嘲諷某些認定「自己所擁有的」就是「普世標準」的人,總認為別人應該遵照自己的想法辦理!

殊不知,個人經驗很多時候就只是「個人經驗」,參考一下蠻不錯的,但總要別人照著做,就未免武斷了些。

別人的疾病經驗,我們可以參考,但不一定要照單全收的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