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

鎮靜安眠藥已有官方的使用指引?! (二)

承接上一篇  鎮靜安眠藥以有官方的使用指引? (一),繼續為您說明使用時的「注意事項」:

 一、 苯二氮平類藥品具「呼吸抑制作用,慢性呼吸道阻塞併發呼吸衰竭或睡眠呼吸中斷症候群之病人,應避免使用苯二氮平類藥品。

呼吸有問題的患者,請主動高知醫師,注意評估是否合適開立鎮靜安眠類藥物。免得抑制到原本就不好的呼吸功能,發生意外。

鎮靜安眠藥已有官方的使用指引?! (一)

是的。官方指引是存在的!

(按此連結可下載PDF檔案)

前面不是都說鎮靜安眠藥嗎? 怎麼突然跳出苯二氮平類藥物(Benzodiazepines)奇怪的名詞? 因為這類藥物的分子結構核心都是一樣的,只是支鏈有差異,所以統稱它們是苯二氮平(化學名詞)。(更新型的安眠藥便被稱為"苯二氮平")

這個存在感薄弱的官方指引早已於民國93年就公告,96年還修訂過,存在超過15年了。但別說社會大眾聽聞過,即使醫師也不見得都知道。

如果,您有興趣了解鎮靜安眠藥應該如何使用的話,請花個幾分鐘閱讀: 

首先是,用藥原則:


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

他們都要丟掉我的安眠藥,怎麼辦?!

詳細資訊請參考本書內文
「睡眠是人的本能」。對!

「能睡就不需要安眠藥」。對!

但是,兩句話合起來變成 --「睡眠是本能,人本來就不需要安眠藥。 」可就變成錯的。

因為「本能」是一回事,但當遇到了病痛或特殊狀況時,本能也可能瞬間瓦解的。

例如: 

  • 「憂鬱症」讓人吃不下也睡不著。
  • 身體「病痛」讓人即使睡著了,半夜還是痛醒。
  • 「時差」嚴重,該睡時睡不著,該醒的時候腦袋卻昏昏沉沉。

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

強力推薦「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」

近期能讓我拍案叫絕的超實用心理書籍,解答了我也沒想通的臨床難題。精神專科訓練必備,少踩千百個地雷。

專業助人者(心理師,社工,各類治療師) 請看過這本之後,再去掛牌執業!

總是無法內心平靜,搞得自己遍體鱗傷? 或許,您自己就是B型人格」呢! 如果是的話,這本書就是理解自己與世界的入門鑰匙。

當我收到此書時,旁人湊上來看到封面,有的說:我是B型耶~(抱歉,你那個是血型,不是人格分類)  也有的說:我不是A型人格,那就是B型人格了吧?! (sorry, 你說的A型非A型,是個性與壓力導致疾病的關聯性研究。並非精神科診斷分類啊~)

光是B型人格這個標題,就會引起誤解...(淚+累) 所以,必得先說明現在談的是精神科疾病診斷準則手冊」DSM-V的人格分類。

此分類包含--


A型人格: 低度社會互動需求。看起來就是個怪人,幾乎沒有朋友,比例很少,沒有存在感。


B型人格: 即使看似關心別人,但實際在意的事別人眼中的自己。如果與自己無關,就會突然變得冷漠。情緒變化極快,連他們自己都無法預測。看起來好相處,但久了會發現總有隔閡,無法靠近他們的真心。這類人常會被孤獨感所困擾,但又不知如何擺脫。

C型人格: 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,總是在觀察別人,順從權威與社會期待,容易過度緊張。

因為B型人格是這裡面最不穩定的類型,常造成周遭人與他們自身的痛苦。細分類下有四種子人格,分別是自戀型戲劇型邊緣型反社會型」。

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

[老後破產]讀後感

聽楊斯棓醫師演講後,在書店裡順手翻到這本書,一看就停不下來。因為是以NHK採訪小組的角度所書寫,行文相當口語且以人物描寫為主,買回的隔天就看完了。說起讀後感,堪比恐怖小說,還是真實版。最可怕的是,你我每一個人都可能遇得到! 

想到某個女病人,她收入中上,未婚租房自住,過得還算愜意。最近回診,她說父母不知何時竟讓弟弟拿老家房子去貸款,說要做生意,卻是拿去玩期貨,搞到房子要被銀行法拍了。兩老不僅無法在自宅終老,還得來擠她的套房,想到就讓人頭大。 

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

恐慌發作好難過,怎樣避免才好?

人如果感覺到威脅,身體常會無意識地跳到戰鬥模式。但若此種保護機制胡亂自行啟動,就是恐慌發作了-- 突然心悸,胸悶,喘,頭暈,手抖,不安...,簡直是災難一場。曾有恐慌發作過的人想知道,要怎樣才能減少恐慌的發作呢?

首先,請把恐慌症當成上天給的安全警鈴,別不把壓力當成一回事。自律神經比較敏感的話,就要好好保養,還是能過好日子的。千萬不要去挑戰極限,以為可以訓練抗壓性...抱歉,這在恐慌症是行不通的!

鄭重提醒: 恐慌發作愈多次,會導致心理陰影愈來愈重,神經愈來愈不穩,愈容易發作。

恐慌症的主角是神經系統,愈沒發作就愈穩定,愈放鬆,愈不會跳電。要安撫,要平穩,輕鬆而逐漸悠哉,無入而不自得。

別拿肌力重訓的概念來對付神經,想用洪水法,或是沒有保護下的減敏治療,來衝擊恐慌症病患,那可會把病人搞到神經衰弱,理智線斷烈。



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

恐慌症「吃」什麼可以改善?

病人常問說: 「恐慌症要多吃什麼才會好?」

這個問題常讓我陷入苦思。不是我不確定答案,而是恐慌症治療的重點在於--「別吃」什麼,而不是多吃什麼。

恐慌症源自於神經迴路出狀況,所以想讓發作減少的話,首要避免會刺激神經的東西。例如下圖

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

為什麼我會得「恐慌症」?

想知道自己的病因是很正常,然而,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。

我通常只能說「自律神經失調」,但這真的太籠統。如果您有點時間,且讓我解說一下:

身體有「戰鬥-逃避」(Fight-flight) 模式,視外界狀況而轉換。如果意會到了「威脅」,身體會立刻跳轉到戰鬥模式,自動將肺換氣量,心跳加速,血管加壓,準備應付敵人。要決一死戰的狀態下,難免會伴隨害怕,不安的情緒。

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

我怎麼知道自己是「恐慌症」發作?

恐慌症(panic disorder)的特點-- 突發性,極可能毫無預兆,短時間內衝到最高,經過幾十分鐘,甚至幾小時或整天才逐漸緩解。


恐慌症的特點,除了內心感到焦慮,極度不安,特點是伴隨身體不適」,這通常是患者最難以忍受的部份。

可以從下圖看到,身體不適可以用「器官/系統」來歸類,例如: 心臟的心跳加速,心悸,大力撞擊胸壁的感覺。腸胃系統的反胃,想吐,怪怪的感覺。呼吸系統的窒息感,呼吸困難,胸悶,束緊的感覺。四肢的刺痛或麻木,軀幹發抖,震顫,快站不穩的感覺。身體感覺也可能異常,感覺熱到冒汗,或是冷到發抖。頭部也常感覺昏沉,暈眩,甚至感覺外界好像不是真實的,自己靈魂離體...。上述這些症狀鬧到極點,會讓人極度恐懼害怕,直覺自己或許就要死了...

恐慌症的症狀圖解



















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

「煩躁」跟「躁症」怎麼分?

實習醫學生前來留言,表示看過前文之後,已經能夠區別「焦慮」與「憂鬱」。但「焦慮」與「躁症」要怎麼區分呢? 尤其焦慮的核心,不就是「煩躁」嗎? 這種躁跟「躁症」的躁,本質上有何不同?


嗯,多年來的臨床經驗,深感社會大眾對「躁症」過度關注了,動不動就嚷嚷自己有躁鬱症。其實,「躁鬱症」(雙極性情感精神病,分有躁期,鬱期)的盛行率很低,大概就是千分之幾罷了。相對上,焦慮症應該可以高達幾分之一吧! 這種百倍的差距,要是搞不懂而用猜的,我會建議學生先賭「焦慮」,別只考慮著聽起來很炫很酷的少有疾病。


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

擊碎國立編譯館塞給你的中華史觀 - - [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]

作者: 平野聰
出版社: 八旗文化

八旗出書的水準相當高,先前購入 中國:潰而不崩 ,由於是中國人自己寫的內部觀察,真實的數據參考性遠勝過形形色色的中國夢、強國說,更能讓清晰認知中國真實的現況。

身為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中年世代,小的時候是國民黨專政,蔣家世襲,報禁、黨禁加戒嚴,最切身的還有髮禁啦! 作業本封面上是「 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,畫的國家地圖是秋海棠

但我那時只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寫信的時候,明明國家這麼大,寄信時地址卻不需要寫台灣省? 只要寫高雄縣啊,台北市哪,信就寄到了。等到長大之後才愈來愈清楚,國民黨政府說的中華民國,幾乎就等同於台灣! 中華民國保有的固有疆土,嚴格來說只有金門馬祖 (還有太平島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