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

精神科藥物(二): 症狀與診斷大類


精神科的治療邏輯如下:

症狀 → 診斷→ 用藥

病史很重要,症狀也要觀察清楚,當面會談與評估,蒐集足夠的資料之後,再加以「辨症」(不是中醫的辯證),而是列出可能的診斷,再逐一排除不可能的診斷,留下最懷疑的,或許次懷疑的診斷。

症狀觀察不明確,診斷思維不縝密,診斷錯誤,就無法「對症下藥」了。開藥並非病人或家屬看到的 -- 醫生只是隨便按兩下滑鼠打幾個字,重要的是「醫生腦袋裡跑過的推理過程」,推理跑得對,可能就藥到病除。醫師的分析邏輯亂跑而開錯藥,那就請病人自求多福啦...(?)

所以,談精神科用藥一定要先談症狀,疾病分類。沒有正確診斷,就無法有效治療。

在此系列裡,為了快速入門,將把本科病症粗淺分為四大塊。


紅色區塊是精神症(中文很難翻,精神病? 不對,精神科的都是精神病?),英文就比較明確 psychosis,簡單來說就是 -- 「脫離現實」的狀態。不是嗑藥喝茫的脫離現實,而是人是清醒的,但是「思考或知覺與現實不符」,或是思考已經亂到缺乏邏輯,導致言行混亂的狀態。當人的精神狀態到這種時候,恐怕連隔壁的歐巴桑都能鐵口直斷: 「這傢伙瘋了吧?!」

綠色區塊是焦慮症 (anxiety),特徵是感覺莫名不安,煩躁,恐慌,害怕...等等,隨病症不同而焦慮強度,頻率,發作時程各異。

藍色區塊是情感疾患(mood disorders),「長期情緒」過高(躁症, mania),或是過低(鬱症, depression)。凡人皆有情緒起伏,高高低低是正常。要判斷情緒高低是否異常,得要極端的狀態持續過久,強度過於嚴重,才算病態。

(不是情緒不好一兩天就是憂鬱症,或是敗個家刷爆卡就是躁症哪~精神疾病的門檻沒那麼低)
(碎碎念...臨床上常遇到有人懷疑自己是躁鬱症,唉呦,客官們真是會望文生義 -- 不是煩躁又鬱卒就是躁鬱症,這反倒比較像是焦慮啊... 有病請看醫生,別隨便自行腦補...)

搞懂了上面三大類,基本上臨床上的病患就解決八九成,您就成了半個專家了。剩下來幾十種上百種的,就先歸到其他類,留給想走精神科的有志之士去鑽研啦~

比較常見的也實用的: 

最後,眼尖的讀者們有沒有發現 -- 精神科的病人都是清醒的? 我是指的是「意識清醒」-- 不管是瘋狂,焦慮,憂鬱低落...,病人的神智狀態都是清醒。所以,如果病患處於昏迷,或時醒時睡,意識模糊...,請先懷疑內外科問題。 不是「亂」的就等於精神科」,就是心理問題呦~ 必須先排除生理因素 -- 擔誤的話或許有生命危險,確認沒有內外科問題之後,再考慮精神疾患,對病人會比較安全。

接著,讓我們進入下一篇: 精神症與抗精神病藥物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