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

過動症的病因 -- 過猶不及的大腦前額葉

人們常被俗稱「過動症」的病名誤導,誤以為這只是小孩子玩皮、好動罷了,都是家長疏忽家教,或是長大就會自己好了。事實不然,問題沒有這麼簡單,此病症絕對是「病」,而且是大腦的疾病。 

而且,此種病症的核心是「注意力不集中」,「過動」和「衝動」才是附屬症狀。


僅有注意力不集中,常恍神但沒過動,在大班的教室裡面,往往不會被老師發現,反倒沒有被轉介治療。

過動與衝動行為比較讓人頭痛,卻常使大人疲於矯正問題行為,而忘記了注意力缺損才是問題核心,納悶著...為何又打又罵,小孩卻總是學不會?!



注意力缺損有兩方面,首先是在「篩選注意對象」上有問題的話,會出現「該注意的不注意,不重要的卻很注意」,另外要是無法「維持注意力」的話,會降低解決問題的能力。而上述問題都跟大腦前額葉的迴路有相關。

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前額葉 (綠色圖示)

前額葉的神經活性過低

所有的訊息一擁而入,但看起來都差不多微弱,根本分不出輕重大小。因為無法辨別出哪個是該注意的,需要立即處理 ; 哪個不重要,可以忽略...於是,病患花很多時間在辨別,常常卡住、想半天、恍神...

前額葉的神經活性過高

過低不好,但是過高也不妙。因為,每個訊息都在叫囂著: 選我! 選我! 哪一個才真的重要? 大腦還是分辯不出來,陷入左右為難。更慘的是,刺激過度下,引發焦慮、躁症、憂鬱、失眠,為了舒壓而酗酒、抽菸、嗑藥。

前額葉負責理性判斷與剎車

當腦中生出「意念」,這念頭在執行之前會送去掌管「理性」的前額葉。就像部屬提案,高層負責審查一樣; 審核通過,就分發執行,審核駁回,就不了了之。

要是前額葉功能不彰,理性煞車的力道不足,可能就無法及時制止不適切的意念,被它一溜煙就竄到執行區去付諸行動了--暴衝、過動、白目言行...

所有打罵教誨都在加強前額葉的理性控管,但如果問題就在前額葉,光是注意力就無法集中與維持,真的記得住教訓? 自身難保的狀況下,還能擋下不適切的意念嗎?

所以,這類的病患算是部份腦部功能不足,絕對需要幫忙,而不是責難與處罰。至於治療方法,將在近日另外撰文分享。

前額葉是腦部最晚成熟的區域

還好,隨著年紀漸增,腦部逐漸完熟,前額葉功能增進之後,暴衝、過動可望減輕。但,「注意力缺損」往往會
終身留存。所以,此症並非兒童青少年的專利,長大就會好,而只是成年病患通常隱而不顯罷了。

至於改善程度,個人造化不同。有的完全好了,有的部份殘留,有的依然如故。誰會好,誰比較不會好? 沒有辦法精準預測。通常,症狀輕微的,未來痊癒的機會較大,症狀較明顯的,痊癒的機率較小。不過這只是個經驗法則,實際狀況還是因人而異。

結論與建議

1. 早發現,多幫忙,別任由孩子自生自滅;

2. 多引導,減少分心機會,移除周遭危險;

3. 少打罵,負面標籤;

4. 耐心等待...


參考文獻:

Stahl's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: Neuro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, 3rd Edition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