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

不耐煩竟然可能是憂鬱?!



不耐煩竟然可能是憂鬱?! 沒錯,真的可能喔~!


如果一個人講話口氣差,感覺很不耐煩,那不就是「煩躁」嗎? ,有「躁」就是「躁症」嘛~! 那他應該是躁症發作才對吧?

喔,No~No~No ~(精神科醫師搖手指)

好吧! 不耐煩,焦躁,那...就是「焦慮症」吧? 

嗯...可能是,也不見得。(精神科醫師表示無法確定)

什麼?! 好麻煩... 這也不是,那也不一定。那麼,到底精神醫學上對此的判斷的重點到底哪裡?!

答案是: 「情緒」的「本質」。

一個人講話的口氣不好,「原因」最重要的。如果是因為「外部」因素,例如: 跟他對話的人明知故問,反覆詢問,白目提問傷人的話題...,大概誰的口氣都會不好。有時候是「心事」,內心卡著擔心的事情,感覺備受威脅,自然耐心差又防衛心強,反射性地說話變衝而不自覺。

有時候是「身體」因素,像是當事者的身體不適,感覺:疼痛,或是感冒抱病中...,這種狀態下耐心較平時差,是可以理解的。

如果排除上述的狀況,真的是他的情緒長期不佳,這才需要考慮情緒疾患。

如果感覺他總是心煩意亂,坐立不安,難以專心思考的樣子,應該優先考慮「焦慮症」。面對問話時,因為焦慮會讓人很難靜下心來思考,他常因此覺得對方在找自己麻煩,感覺被為難了。他自然沒耐心回答,口氣變很衝。

不過,如果他的情緒並不低落,也吃得下,頂多有時後不太好睡之外,沒有負面想法,自信降低...等等狀況的話,只是定不下心,難以輕鬆平靜,大概就能判定只有焦慮。

但如果他已經情緒低落,覺得人生乏味,啥都不想做,腦子像卡住一樣很難思考的話,事情就沒有那麼單純了。因為生無可戀,為了打發別人,對於問題都隨便回答,才顯得態度不佳。甚至只要再多問,他就連想都不想,直接就說: 「不知道! 」那就得要小心憂鬱症了。

憂鬱症的表現是,病人成天無精打采,老是一副疲倦樣,愁容滿面,常不自覺地唉聲嘆氣。約他也不出門,推拖到甚至最後連電話都不接,躲在家也整天躺床。連吃飯這種本能都出問題,吃得少甚是不吃,整個人瘦了好幾圈。有時候還會透露負面想法(輕生念頭),覺得自己拖累他人,沒救了...之類的。總之,就是跟以前正常時的樣子完全不同,像變了一個人似的,成了行屍走肉遊魂般的存在。

所以,別因為對方說話衝,就冒火生氣喔! 或許,對方正處於生病狀態卻不自知,還得靠旁人提點才能自覺。

用寫得看起來很清楚,好像還蠻簡單的。但在實務上,常會遇到很難分辨的狀況。此時並非拿診斷準則一條條比對,看哪邊符合的項目多,用加權分數來評比的。請記得,判斷心法是--「情緒」的「本質」。

歸納起來就是兩個要點:
  1. 氣場: 跟對方相處久一點,感覺一下對方讓您覺得如何? 心浮氣躁,是「焦慮」。像烏雲籠罩,灰暗無光的,是「憂鬱」。
  2. 活力: 焦慮症跟往常差不多,憂鬱者則活力大幅下降。
即使寫這麼多,還是有難以判別的案例喔! 因為,真的有「混合型」。畢竟在腦部迴路裡,「焦慮」與「憂鬱」是走同一個神經迴路,焦慮久了很容易讓人情緒低落,情緒低落久了也讓人很煩。焦慮跟憂鬱,基本上是難兄難弟,在精神科裡,還常買一送一。(不想要也沒有辦法哪~)

還好,新型的抗憂鬱劑 (血清素回收抑制劑,SSRI) 同時對焦慮/憂鬱有效 (同一個神經迴路)。這時就能服用一種藥物就一兼兩顧,摸蛤仔兼洗褲喔!

至於較為少見的「躁症」,則是跟上面兩者截然不同。躁症是活力無窮的狀態,電力爆滿到四處漏電,打開話匣子就停不下來的滔滔不絕。想法多,點子一堆,一個話題講沒完又提一個,還很愛指揮別人,做這做那,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中。此時,您可別傻傻地點頭稱是著,而忘了提防他可能是發病了。

至於「躁症」患者何時會顯得衝? 就在他的意志受到阻撓或挫折的時候,例如: 他提出一個太過頭的想法,旁人出反對,或是企圖阻止他做某件事情。此時,處於躁期的患者往往不只是不耐煩的口氣差,或是喃喃碎念,而可能突然暴怒,超乎異常的高聲謾罵不止。前面提到的焦慮或憂鬱,基本上不會這麼有體力,想不到那麼多好說的,音量也大不起來。

最後要提醒的就是,躁症嚴重到狂躁狀態時,有時是會出手攻擊他人的。此時,請務必注意人身安全,如果制止不了或是控制不住的話,必要時要多找好人手,將他送醫治療才是。

沒有留言: